2022年3月20日是第34個“世界口腔健康日”(又稱為“國際愛牙日”),已發(fā)展為全球最大的口腔健康宣傳活動,今年的宣傳主題是“為健康口腔而自豪”。
一批口腔醫(yī)生、口腔專家因為具備豐富的醫(yī)學知識,紛紛站上了口腔健康科普的第一線,在《健康中國行動(2019-2030年)》和《健康口腔行動方案(2019—2025年)》的要求和號召下,將專業(yè)的醫(yī)學知識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紹給民眾,在提升全民口腔的健康意識和知識素養(yǎng)、保障良好的口腔健康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。
任職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(yī)院正畸科的主任醫(yī)師許躍教授,就是一名“觸網(wǎng)”較早、勤奮科普的醫(yī)生。每天利用業(yè)余時間拍攝短視頻、回答粉絲提問,已經成了許躍教授必做的功課,在微博、小紅書、抖音、知乎等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APP上收獲了幾十萬忠實粉絲。
今年的“世界口腔健康日”來臨之際,記者就目前口腔健康護理、口腔正畸方面一些民眾關心的熱點話題,采訪了許躍教授。
為民眾日??谇蛔o理認知誤區(qū)掃排雷
“雖然在健康中國戰(zhàn)略下,國民口腔健康心智有了大幅提升,但是大家在日??谇蛔o理中還是存在很多誤區(qū)的”,許躍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。結合與患者長期接觸的經驗,他總結了四點比較常見的口腔護理誤區(qū)和正確的應對方式如下:
第一,牙齒沒異常,就不需要去檢查。其實每年1-2次常規(guī)的口腔檢查、潔牙是重視身體健康、追求完美生活的表現(xiàn)之一。通過口腔檢查,可以發(fā)現(xiàn)可能存在的牙齒隱匿齲壞、牙齦及牙周等問題,并做到早治療。
第二,只要每天堅持刷牙,就能讓牙齒很干凈。其實刷牙只能去除70%左右的牙菌斑,剩余牙菌斑會繼續(xù)破壞口腔健康。所以我們一般建議平時可以借用牙線、沖牙器等工具輔助清潔。在這里基礎護理之上,有條件的話可以定期做pmtc、洗牙等高級口腔護理。
第三,牙齒出現(xiàn)小黑洞,可以不用管。很多人覺得牙齒出現(xiàn)了小黑洞,只要不疼也不影響牙齒使用,就不用去管它。就算疼了也不想管,畢竟他們認為牙疼不是病,忍一忍就好。但是呢,小洞不補,大洞吃苦,等牙齒爛到一定程度再去處理,到時真是費時費力又費錢了。
第四,牙齦出血誰都有,不用放在心上。有的人牙齦經常出血,比如在刷牙、吃東西等場景時。但他們往往不會放在心上,覺得沒啥大事。其實引起牙齦出血的原因很多,比如牙結石的刺激、牙周炎的產生等等。除了單純口腔局部問題,還可能是其它全身疾病的口腔病變表現(xiàn),比如糖尿病、肝臟疾病都會引起牙齦出血的。所以生活中容易牙齦出血的朋友,建議還是去檢查一下比較好,篩查病因才能對癥治療。
建議對孩子牙齒生長發(fā)育盡早關注、積極干預
根據(jù)國內主流學術界和國際權威學術組織美國兒童牙醫(yī)協(xié)會(AAPD)的建議,當孩子長出第一顆牙時(6個月左右)應該第一次去拜訪兒童牙醫(yī),最晚不超過一歲。
“看牙醫(yī)的主要目的不是看嬰兒到底出了一顆牙還是兩顆,而是與父母溝通,對父母進行相關的口腔知識的教育與咨詢”,許躍教授解釋說。
從事口腔正畸已有二十多年,接受最前沿的理念、掌握最先進的正畸技術、把專業(yè)做到極致完美,是許躍教授一直以來的追求,為此他曾兩次赴美學習,與國際知名正畸專家深入交流,探討正畸難題。特別是在兒童牙頜畸形的早期預防與治療、青少年錯頜畸形矯治方面,許躍教授都有豐富的知識和臨床經驗。
接受記者采訪時,他指出在乳牙期(2-6歲)、替牙期(6-12歲)、恒牙早期(12-16歲),家長都要注意小朋友的牙齒生長發(fā)育情況。先天父母的遺傳因素和后天的生活習慣,比如患病、營養(yǎng)不良、咀嚼功能缺乏訓練、吃東西比較精細,以及有吐舌頭、咬手指等壞習慣,都有可能導致兒童口腔畸形。
他提醒家長對孩子的口腔畸形問題,要盡早關注、積極干預,“如果是你發(fā)現(xiàn)小孩是地包天或者下巴有點偏斜,我認為這是急癥,要早發(fā)現(xiàn)早治療;如果家長不清楚孩子是否需要矯正,最好在不晚于7歲就帶來醫(yī)院看一下,專業(yè)的正畸醫(yī)生能夠及時的發(fā)現(xiàn)小孩的問題;家長要觀察小朋友是不是有張口呼吸、吮吸手指、吐舌頭、咬嘴唇等不良的習慣,如果有的話盡早干預治療;一旦決定做正畸治療,家長不要拋下自己的責任,要做好充分的準備,與孩子共同面對”。
此外,許躍教授針對目前口腔正畸的方法、適合的人群,牙齒矯正中要當心哪些坑進行了詳細科普,切實讓更多普通人提高口腔防護的知識,預防和減少口腔疾病的發(fā)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