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求患者良好的體驗,如今人們對麻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麻醉是為了達到口腔治療的過程中讓患者減輕疼痛的目的,而對于麻醉這個過程也是要做到讓患者無疼痛感。
1、使用無菌銳利注射器。
在不使用表面麻醉的情況下,需使用不大于25G的注射針。
2、檢查局部麻醉藥溶液的流動情況。
3、確定麻醉藥物或注射器是否需要加溫。
冷藏的藥物使用前需要放置在室溫下,讓液體保持室溫溫度;涼的金屬注射器易造成患者精神上的干擾。
4、患者的體位。
血管抑制性暈厥是最常見的牙科醫(yī)療緊急情況。在焦慮狀態(tài)下,直接流向骨骼肌的血流增加,而其他器官系統(tǒng)比如胃腸道的血流減少,骨骼肌內(nèi)增加的血容量淤滯,心臟的靜脈回流減少,從而使腦部血供下降,腦的血流量降低而產(chǎn)生血管抑制性暈厥。
如何預防?進行麻醉時,可調(diào)整牙椅使患者處于臥位,頭和心臟與地平面平行,腳輕微地抬高。
5、組織干燥。
用無菌紗布擦干注射穿刺部位及附近組織。
6、表面消毒。
使用碘伏進行消毒。
7、使用表面麻醉。
使粘膜下2-3mm的組織產(chǎn)生麻醉,這部分組織十分敏感。
操作:只需用少量的局部麻醉藥物(如利多卡因)醮在棉簽上,并直接涂抹到注射部位即可。范圍不要太大,減少進入心血管系統(tǒng)的藥物量。
8、與患者交流。
緩解患者緊張情緒,使患者以積極平和的心態(tài)來面對后面的麻醉。避免使用注射,穿刺,疼痛,傷害等負面詞語,而相應(yīng)用不舒服來代替。
9、建立一個牢固的支點。
可以保證組織穿刺能夠快速、精確地完成,不會出現(xiàn)不經(jīng)意的組織損傷。支點可以有多種,可以在患者身上找,也可以是操作者自己身上。握持注射器時掌心朝上,可以用無名指托住注射器,小指可以在患者身上建立支點(比如頦部),前臂可以依靠在患者胸部,上臂可以緊貼自己胸部。
10、把注射部位的組織繃緊。
這樣可以使注射器以最小的阻力刺入黏膜,減少組織撕裂及術(shù)后疼痛,也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。
11、保持注射器在患者視線以外。
12、將注射器刺入黏膜,(注射針的斜面應(yīng)朝向骨面),觀察并與患者交流,若患者皺眉,眨眼等表明患者可能不舒服。
13、在觸到骨膜之前可注入幾滴麻醉藥,再尋找神經(jīng)。
14、回吸。很重要??!防止麻醉藥物誤入血管。
15、緩慢注入麻醉藥物期間可以與患者交流,“我慢慢地注入藥物,你會感覺舒服些”等。
16、慢慢地退出注射器。
17、觀察患者反應(yīng)。
醫(yī)護人員應(yīng)當熟練掌握操作技術(shù),并且與患者進行良好的交流,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,給患者創(chuàng)造一個舒適的就醫(yī)環(huán)境。